先進集體-運營部

#2020年先進集體-運營部#
2021年6月。公司年會上,運營部被授予“先進集體”榮譽稱號。姚亞靜身披綬帶,代表部門上臺領獎。晚會上,姚總手持折扇,玉樹臨風,領銜主演了一場精心編排、精神抖擻、精彩異常的歌舞秀。運營部“五朵金花”如眾星捧月,將姚總排在C位,他們用歡快的節奏,表達了一種幸福、喜悅和光榮的情緒。那天,運營部閃閃發光。
2020年6月。月底的一天,運營部新任負責人姚亞靜在??谌肼?。同一天,他的前任在上海離職。兩人之間沒有辦理任何工作交接,擦肩而過。
“那時,運營部人比現在多。大本營在上海,有6個人。??谶@邊1個人,曹妃甸港口1個人,西北駐點2個人。隊伍很分散,溝通不便?!币嗢o心情有些沉重。
受命于危難之間,該怎么打開局面呢?
一、組建團隊:大本營的遷移
梁登奎是在鄒城入職的,是兗礦智慧物流一名“年輕的老員工”。2019年10月運營部剛成立,他就從業務調崗到了運營部,成為最早的運營人員之一。2019年底,他代表運營部遷來???。半年時間里,運營部在??诰椭挥兴铝懔愕囊蝗?。因為經常與財務人員溝通,大家甚至認為他是財務管理部的人。后來,從綜管部調過來劉金濤和陳思言兩位同事,海南這邊的運營部才算有了自己的團隊。
可是,主要人員在上海,印鑒在上海,??谶@邊的運營部難以形成戰斗力。作為貫穿各前臺部門實際業務經營情況的中樞單位,運營部如果挺不起來,公司的經營業務勢必有氣無力,甚至出現混亂。
得把大本營遷來???,也便于跟財務管理部更好地協作配合,便于運營部功能的發揮。然而,起初預想中的搬遷,最后演變成了一次組織架構和部門職能的調整:跟單執行,連工作職責帶經辦人員,均直接劃轉到相關業務部門,運營部不再負責跟單執行工作,而是變成了對全部業務流程的審核。
這樣,運營部所具有的中立客觀第三方的監督功能,反而更加清晰地凸顯出來。進行業務審核以及其他運營工作的人手,干脆根據調整后的部門職責在海南重新招兵買馬。就這樣,你來我往,經歷了多次調整,運營部的團隊才基本穩定下來,維持著七八個人的規?!荚诤??,集中辦公。
姚亞靜后來專門去了一次上海,將運營所需業務章等印鑒“請”到了???。
至此,運營部“喬遷”完成。一支近乎全新的團隊,輕裝上陣,揚帆起航。
或許,單純湊起了一群人,還不能稱做一個團隊。大家得有共同的目標追求,有一定的工作規劃和規則,能互幫互助,相互體諒,取長補短,有配合的默契,感覺到“是一家人”,這才能稱作團隊。所以,??诘倪\營部,其實是在一邊招人,一邊打造團隊。
“那時我們做的基本是跟單和數據收集整理等工作,”登奎說,“至于這些數據怎么用,我們不大清楚,領導也沒有做明確要求?!比绾芜\用這些數據,對員工提什么要求,這涉及到部門職能和定位,是另一個層面的問題了。
二、重設職能:部門定位的蛻變
單據不全,數據不準,流程不暢……面對這么一個情景,姚亞靜反倒靜下心來。好吧,從最基礎的做起來,一點點干吧。
他之前在秦皇島港務局從事了多年的商務運營工作,趁手的工具、成熟的思路,拈手就來。先從梳理數據,理清數與數之間的邏輯關系開始,從編制或完善一張張EXCEL表格開始,把該收的單據全部列出來,及時催收匯總。對跟單執行提供的所有數據,通過合同文本等信息,進行多方多重核對,不放過一點點錯漏。業務流程有疏漏、矛盾、重復,發現一處、指出一處、糾正一處。
“沒有比這更基本的工作了。如果原始數據不全、不準、不及時,那還談何運營和經營呢?所以,這項工作必須盡快地高質量完成?!边\營部的幾張綜合性表格,串聯起了業務的主要數據,并且綱舉目張地把業務流程和制度也給捋了一遍。這其實是運營職能的小試牛刀。
有時,人們加班加點,忙得焦頭爛額,卻可能沒有忙到點子上。如何把工作中的“一地雞毛”變成“一根雞毛撣子”,靠的就是制度和流程。一張高質量的表單,有時就能消除人們低質量的忙忙碌碌、丟三落四。因為表格背后有架構,有邏輯關系。這邏輯關系的準確設置,則基于對業務實際的深度、準確把握。
比如,對業務中常見的倉儲虧噸、虧卡以及途損等問題,是可以設計到表格中量化體現的,并且甚至可以為這個量設定一個允許的合理期限,超出范圍時,我們就能明白地知道,肯定是出問題了。
運營部的職能到底該怎么發揮?對業務部門是否要從客觀專業的角度,對業務全過程進行動態的跟進分析,而后通過分析研究做出專業性、前瞻性的建議指導呢?如何準確有效地履行對業務執行的監督、督促、管理職責?這都需要探索。
不久,運營部對前期有爭議的業務進行了一次集中復盤。這次復盤收益良多。既發現了業務中的常見風險點,為此后提供了警示借鑒;也總結了盈利點,可以更好地指導業務進行開源節流??鬃釉弧皽毓识隆?,蘇格拉底說“沒有反思的日子不值得過”。復盤的價值在于讓每一單業務,無論成敗,都不白做,都成為正面或反面的經驗積累,為長期開展業務提供動態精進的范式。
這項工作干得漂亮!更漂亮的是,運營部舉一反三,將復盤的范圍擴大,不再局限于有爭議的業務,而是把所有業務都納入進來,定期復盤,對過往業務出具基本的評判和指導。
這才開始有了點運營本該有的樣子。
慢慢地,合同執行、庫存狀態、應收賬款、經濟分析等職能一點點完善豐富起來。通過一系列表格的運用,借助表格中編進的公式以及邏輯關系,運營部這個團隊似乎練就了火眼金睛,能越來越多、越來越準地從數據背后看出業務執行的過程,透視業務操作細節,甚至預判風險,做出預警,像雷達一樣,為業務開展提供日益精準的導航。
運營部的職能定位,實現了華麗的蛻變。
三、涵養精神:部門作風的養成
一個組織,尤其是一個優秀的組織,應該是有精神的。這個精神,小了說是家風門風,大了說是企業文化,是家國情懷。運營部這個團隊,涵養了怎樣的精神呢?
團結。運營部的同事們謙遜又自豪地說,我們團隊非常團結、非常和諧。梁登奎進一步解釋說,我們團隊氛圍很融洽,內部沒有矛盾,有問題都相互幫助解決。
一個團隊的風氣總是烙著其靈魂人物的個性。姚總是個溫和、細致有耐心的人。遇到問題,找他請教,他總是條分縷析,給你講透徹。但是如果你想蒙混過關,不懂裝懂,他知道了也是很嚴厲的,會惱的。工作中,如果與業務有爭議,同事們總是先知會姚總,他的意見很重要。這是一個有默契的隊伍。
好學。這種團結和默契,是如何形成的?這得從組團招聘開始。姚亞靜說,在面試的時候,我更看重品質的沉穩踏實,專業技能倒在其次——哪個崗位都有一個入職的學習過程,更何況,學習不是一個階段行為,而是一種工作常態。比如,新工入職先做培訓。老帶新,師帶徒,手把手的教。前輩是老師,三人行也必有我師。相互學習,溝通共享,共同提升,這是我們部門的習慣。大家既是同事,又有“同學之誼”,所以這份感情格外珍貴。
服務。作為中后臺部門,運營部時刻提醒自己站準立場,樹立服務意識。對業務部門提的問題,必須有回復,而且要及時。同時,在堅持原則的基礎上,結合業務實際,從大局出發,推行柔性管理,在拿得準的前提下,做容缺辦理。只有多與業務部門溝通,增進相互了解和理解,才能更好地相互配合。工作過程中,運營部協助梳理健全了若干業務制度,包括考核制度。他們認為,這種管理優化提升也是服務的一種體現。
四、向前看:拾階而上再出發
近大半年來,運營部按照公司戰略部署,全力參與配合BPM系統搭建。通過試運行期間的對比和改進,爭取做到系統導出的賬與運營部的EXCEL手工賬一致。屆時,他們就可以把記賬工作交付給系統——它們更加高效、客觀——而把自己的大腦和雙手解放出來,回過頭來再把去年“交出去”的跟單執行等工作撿起來,從原始數據的獲取這個基本環節,尋求運營工作的新突破。
這當然不是簡單的“送出去、收回來”,這是螺旋式的上升,是在系統升級后,擬再次尋求新的創新發展。原始數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,如何更加高效、準確、全面的收集和上傳系統,恰恰需要運營部這樣一個能夠熟悉業務全局的部門來負責。
在與業務系統耳鬢廝磨、砥礪前行的同時,下步如何發揮好運營部的特長優勢,與財務系統做好有機配合,也是一個新課題。
運營部這支年輕的團隊,有朝氣但不浮躁,沉穩但不頹唐。他們彼此點點頭,目光中透露出堅毅的神色:且讓挑戰放馬過來,我們準備好了。
五、運營部小伙伴的心聲
運營部核算主管 王晴:
很感謝公司給這個平臺讓我不斷前進。
運營部外貿執行 王羿舒:
真心感謝所有領導和同事,能與這么一群熱愛生活熱愛工作的領導同事們一起成長一起拼搏,一起努力,是我的榮幸!
運營部執行專員 姚瀾:
很高興能在運營部的大家庭里和同事們一起成長,美好的未來由腳踏實地的每一天組成,希望和大家一起努力,共同進步!
運營部執行專員 梁登奎:
我們是一個優秀的團隊,我們在接下來的工作中依舊會交出優異的成績。
前運營部成員 劉金濤:
姚總是一個細心、負責、有擔當的部門負責人,運營部的同事團結友愛,在工作上大家時?;突ブ?,遇到問題共同面對共同解決,這是一段愉快難忘的工作經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