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榜樣人物】翟麗雯:保航線安瀾,行穩致遠

在公司2022年工作會議上,翟麗雯作為年度崗位標兵代表發言,她條理清晰、從容不迫,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,彰顯了優秀風控工作者的本色。
敢于“唱反調”的部門
如果讓業務部門票選一個“事中很討厭 事后很掛念”的部門,大膽預測一下,法務風控部應該能高票當選。
丨翟麗雯(右三)所在的法務風控部合影
法務風控部在業務立項審批等討論場合,出具的意見似乎總是在與業務部門“唱反調”,打個比方說:因為職責所在和角色定位,業務部門在實操中,一般希望擴大敞口規模搏一搏,以獲取更大利益。但利益和風險往往是對應的,法務風控部的職責就是“唱黑臉”,用專業的知識和冷靜的態度審查每一個細節,規避其中可能存在的風險。過程難免有情緒,但事后回頭會發現,“真香”。
不踩紅線、不碰底線,合法合規是公司發展的前提條件。法務風控部從專業角度,參與公司組織結構、業務模式的發展變革,既明確法定邊界,又探討各種允許條件下的可行性。日常工作中,處理的多半就是共性的制度原則遇到的個性“不相容”問題,看似瑣碎小事,積累下來就是公司穩健邁出的每一步,而這每一步,離不開像翟麗雯這樣的同事細心耕耘。
作為與公司一同走過近三年時間的老員工,她見證了公司的發展和壯大,也親歷了每一次部門跟進業務所發生的革新。特別是2021年,對法務風控部而言,是一個與時俱進,調整創新的變革之年,從“合規風控部”變更為“法務風控部”,職責變得更加專業、聚焦,更能保障公司日新月異、蓬勃發展的業務需求。這個過程中的不易,想必她頗有體會。
拿得出手的成績,可量化的忙
2021年,她究竟做了哪些工作?
《崗位標兵評選申報表》中,做了扼要列舉:完成公司各業務部門客戶準入,業務立項及合同審批工作;完成金仕達期貨系統的搭建及上線;完成公司敞口頭寸方案設置;配合部門領導完成客戶管理辦法的修訂,事業部制管理下貿易業務內控審批流程的修訂;完成日常公司所有部門期現盈虧報表的整理;新增業務規模方案的立項……
其中有風控常規性工作,也有需要從頭開始跟進的項目以及流程方案,經常面臨多頭跟進、同步開展的局面。
數量上也非??捎^。2021年全年完成客戶準入共618家,完成業務立項237筆,完成線上業務審批2212筆?!捌骄聛?,我每天差不多要過手二三十份合同?!?/span>
工作中,她嚴格把控客戶準入,嚴格審核業務立項,對業務部門申報的項目,在查看相關資料、認真聽取情況介紹的基礎上,幫助相關人員對項目實施面臨或可能面臨的潛在風險進行識別、分析,并根據所揭示風險的可控性,結合客戶及項目實際情況出具風控意見。
高效且細致,貫穿她工作始末。
作為部門的骨干力量,在風控人手嚴重不足時,她發揚風格,身兼數職,加班加點完成繁重的工作量,“有時候,每天甚至要過手數十個立項、上百份合同,還要獨立完成權益報表的編制?!?/span>
任勞任怨、頑強作戰,這是她的工作態度,也是整個法務風控部的共同作風。
丨年度工作會議上,榮獲“崗位標兵”的翟麗雯與部門總經理肖琦
“工作勤奮、思維細膩?!狈▌诊L控部總經理是這么評價她的工作的。言簡意賅的八個字,放在她身上格外貼切。
學無止境 做好傳幫帶
她說:“風控工作涉及業務領域方方面面,難免有不明白的地方,隨時需要交流?!?/span>
作為中臺重要支柱部門,法務風控部與前臺業務部門的交流是全天候的,溝通對于她來說不僅能解決問題,更是學習業務的有效途徑,在學習上她是務實的、循序漸進的。“雖然不要求迅速做到精通,但是業務邏輯必須清晰,一些基本的行業規則也要熟悉。所以說,每天都在學習狀態下工作,這感覺真的挺好,挺充實!”
丨公司管理層為年度“崗位標兵”頒獎
不明白就弄明白,沒見過就去學習,只有這樣才能夠迅速熟悉業務、與前臺部門同頻共振,并能從法務、風控層面,給出支撐保障,這是風險管控“基本功”。在像她一樣的部門員工看來,總覺得自己對業務還了解不夠,時常采取異地辦公等方式,深入一線了解業務,加強與業務部門的溝通交流,對本職工作做進一步的提升完善。
她用實際行動感染、幫助了后入職的同事。“工作積極負責,對我們新進的員工熱情幫助,以公司利益為主,風險管控意識強,及時提示業務風險?!蓖瑣徫缓髞碚呤Y愷在入職后得到了她的幫助,并在她身上感受到前行的力量。
充分發揮“傳幫帶”作用,“老帶新”,幫助新人快速進入工作狀態是法務風控部的一貫作風,更是公司自創立以來的優良文化傳統。
很喜歡她在工作會議上發言的結語:“成績只能代表過去。2022年伴隨著公司內部架構的調整,我們將面臨更多挑戰與機遇。我堅信在公司總經理和各級領導的帶領下,公司一定會取得更加輝煌的成績!”
當時,在現場就深受她的發言鼓舞,腦海中頓時出現這樣一幅畫面:公司就如海上揚帆的巍巍巨輪,劈波斬浪,一往無前。而翟麗雯和她的同伴們就像清障工,為巨輪的航行掃清障礙、排除隱患。他們默默扎實的工作,只為航線安瀾,保障平安,如此方能讓巨輪行穩致遠……
采寫:符策添